欢迎光临广东省华大职业培训学校官网——广东省省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
当前位置:首页 > 职业培训 > 健康照护师

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存在诸多潜在威胁!健康照护师的健康防护建议

发布时间:2025-07-07 人气: 来源:

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存在诸多潜在威胁,如中暑、脱水、心脑血管负担加重等。健康照护师需结合高温环境特点,为不同人群(尤其是老年人、儿童、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)提供科学、细致的健康防护建议,具体如下:

一、基础生理防护:补水与降温

1. 科学补水,避免脱水

  • 补水原则:少量多次,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。高温环境下,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建议在 2000-3000 毫升(约 8-12 杯),体力劳动者或大量出汗者需适当增加。

  • 补水选择:优先饮用温开水、淡盐水(每 1000 毫升水加 1-2 克盐)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(适合大量出汗后),避免过量饮用冰水(可能刺激胃肠道)、含糖饮料(易导致口渴加剧)和酒精(会加速水分流失)。

  • 特殊人群:

    • 老年人:由于口渴感减弱,需定时提醒饮水,每次 50-100 毫升,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。

    • 慢性病患者(如心衰、肾衰):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水量,避免加重病情。

2. 调节环境温度,减少热量累积

  • 室内降温:使用空调时,温度建议设置在 26-28℃,避免与室外温差过大(不超过 8℃),定期开窗通风(早晚各 1 次,每次 30 分钟);无空调时,可使用风扇、湿毛巾擦拭地面等方式降温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
  • 外出防护:尽量避免在 10:00-16:00 高温时段外出,如需外出,需做好防晒(戴宽檐帽、太阳镜,涂抹 SPF30 + 的防晒霜),穿着宽松、透气的浅色衣物,随身携带降温物品(如冰袋、湿毛巾)。

二、饮食与作息:增强身体耐受力

1. 饮食调整:清淡、营养、易消化

  • 食物选择:多吃富含水分的新鲜蔬果(如西瓜、黄瓜、西红柿、梨等),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;适量摄入优质蛋白(如瘦肉、鱼类、鸡蛋、豆制品),增强身体抵抗力;避免过量食用辛辣、油腻、高糖食物,减少胃肠道负担。

  • 饮食习惯:少食多餐,避免暴饮暴食(高温下消化功能减弱,过量进食易引发腹胀、腹泻);可适当饮用绿豆汤、酸梅汤等清热解暑饮品(脾胃虚寒者需适量)。

2. 规律作息:保证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

  • 睡眠充足:高温易导致人体疲劳,需保证每日 7-8 小时睡眠,午休 15-30 分钟(避免过长,以免影响夜间睡眠),睡觉时避免空调或风扇直吹身体。

  • 活动强度:减少剧烈运动(如跑步、打球),选择早晚凉爽时段进行轻度运动(如散步、太极),运动后及时补水,避免因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紊乱。

三、重点人群照护:针对性防护

1. 老年人

  • 密切关注身体状态:老年人对高温敏感,且常合并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基础病,需定时测量体温、血压,观察是否出现头晕、乏力、心慌等不适。

  • 预防意外:高温可能导致老年人行动迟缓,需避免独自外出,家中地面保持干燥,防止滑倒;使用空调时,注意保暖关节(如膝盖、腰部),避免受凉引发疼痛。

2. 儿童

  • 补水提醒:儿童活泼好动,出汗多但自主饮水意识差,需定时提醒喝水,避免用饮料代替白开水。

  • 活动控制:减少孩子在高温环境中的玩耍时间,避免长时间暴晒,玩耍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,防止感冒。

3. 慢性病患者

  • 基础病管理: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变化(高温可能导致血管扩张,血压波动),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血糖控制(高温可能影响食欲,导致血糖不稳定),遵医嘱按时用药,不可擅自停药。

  • 警惕并发症: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避免突然降温(如从高温环境进入空调房),防止血管收缩引发心梗、脑梗;哮喘患者需远离闷热、潮湿环境,避免诱发气道痉挛。

四、中暑识别与应急处理:快速响应,避免危险

1. 中暑先兆识别

  • 轻度症状:头晕、头痛、口渴、多汗、四肢无力、注意力不集中、体温正常或略升高(37.5-38℃)。

  • 重度症状:体温超过 38.5℃,伴随面色潮红或苍白、皮肤湿冷、脉搏细速、呕吐、抽搐、意识模糊等,需立即就医。

2. 应急处理措施

  • 轻度中暑: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解开衣物,用湿毛巾擦拭额头、颈部、腋下等大血管处降温,给予含盐清凉饮料,休息后通常可缓解。

  • 重度中暑:立即拨打 120,同时将患者移至阴凉处,脱去衣物,用冰袋或冷水浸泡(避免头部直接降温),保持呼吸道通畅,等待专业医护人员救援。

五、其他注意事项

  • 保持个人卫生:高温易出汗,需勤洗澡、换衣,保持皮肤清洁,预防痱子、毛囊炎等皮肤问题。

  • 关注特殊环境:高温天气下,汽车内温度可快速升高,切勿将儿童、老人或宠物单独留在车内,避免中暑致死。

  • 备好应急物品:家中可准备藿香正气水(丸)、风油精、清凉油等解暑药品,了解附近医院的位置和急诊电话,以便紧急情况及时求助。

通过以上多方面的防护措施,健康照护师可帮助人群有效应对高温天气,降低健康风险,保障身体舒适与安全。